pop广告的十大SP功效?
(一)临门一脚、促进“卖的终结”
POP广告是消费者决定购买之前最后接触的媒体,它使前面环节的所有营销努力有所结果,进行最终的最直接的展示和提升,达成最终销售。这好比是烧一壶开水,加上最后一把火,水才会沸腾起来。所以我们把POP广告称为“沸点广告pop”;也好比踢足球临射门前的抽射,故有的说是“临门一脚”。
pop广告的目的只有一个:促成最终销售,实现整个营销过程的圆满终结
(二)刺激冲动购买,争夺边缘顾客
据美国POP广告协会统计:消费者中19%是事前决定要购买什么而走进商店的,而其余的81%则是受POP广告的影响而购买的。日本某学院教授青木幸弘进一步指出,在占76.1%的非事先计划购买中,在商场内随机想起购物的占27.6%,因价格便宜而购买的占18.3%,由售货员推荐购买的占8.5%,纯粹冲动型购买的占15.3%。由此不难看出,POP广告对随机性购买行为是可发挥很大作用的。
从实际情况来看,消费者购买商品,大多数都是来到销售现场才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品牌。临时做出购买决定的消费者数量要远远多于抱着既定目标的消费者,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在不自觉之中产生购买欲望而付诸实际行动的。
有些顾客从未在大众媒体上接收某商品的广告信息,但在零售现场受极富冲击力的POP广告的影响,马上从注意、兴趣、欲望、提升到行动阶段,实现纯粹型冲动购买。
售点pop广告在销售现场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,刺激消费者购买未列入购物计划单的商品。而消费者事先计划好的购买行为,也会受到销售现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。
边缘顾客是指本不打算购买结果却买了、本打算少量购买结果却多买了、本计划买其它品牌结果却买了本品牌的顾客,其购买决策都是在销售现场完成的,原因是受到商品、店内陈列、pop广告、人员推广等因素的影响,其中POP广告是争夺边缘顾客的有力武器。
(三)从竞争品的包围中脱颖而出,争夺顾客注意力
在销售现场,如果商品在吸引顾客的视线上,不能形成店内竞争优势,那么其销售的机会就将大大减少。也就是说,争夺顾客视线的竞争同时就是争夺销售机会的竞争。
终端售点pop广告能使混杂在大量商品中的本公司商品,做到抢眼、醒目,具有吸引顾客视线的魅力,使顾客在商品前驻足,产生购买兴趣,能使本公司商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被顾客选中。
(四)最直接、最有效地促进即时即地的现实购买
pop广告主要强调购买的“时间”和“地点”,诱导顾客即时即地现实购买。pop广告设计的核心要旨:永远是在对顾客说“就在这里!就是现在!就买它吧!”。
有效的pop广告能激发顾客随机购买,使顾客的购买冲动及时转化为现实购买;也能有效地促使计划性购买的顾客果断决策,实现即时即地购买。
即使对于理性商品,在销售现场pop广告也能起到提醒注意及促进购买的作用,如购买冰箱、彩电等电器。
(五)营造火爆、热烈的贩卖气氛,瞬间催眠消费者
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,影响消费者购买。卖场包括店头设计、内部装潢、动线规则、货架摆设、灯光、色彩及背景音乐,以及POP等促销宣传品助销等等。凡是卖场里影响消费者知觉的所有因素,都可以包含在其中。
其中,精心设置在商场各处的模特、粘贴画,悬浮在空中的广告气球,用商品堆砌的各种模型等pop广告,都能增强销售现场的装饰效果,制造出热烈的贩卖气氛,给顾客强烈的心理暗示。
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往往容易受暗示的影响,而购物气氛的暗示作用则更为显要。置身于火爆、热烈的贩卖气氛中的顾客,被瞬间催眠,身不由己地做出冲动购买的决策。
十个人购买可能互相观望,一百个人购买就可能产生抢购。
(六)卖场无声的导购员,顾客购物的参考顾问
在超市数量日增,购物场所趋向大型化、自选化方向发展的今天,pop广告的现场导购作用日益突出。
现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多倾向于“自助”,减少对店员的依赖,希望在轻松随意的购物环境里自由挑选。如果卖场导购或售货员一直缠着顾客,反而会引起反感,而利用pop广告向顾客介绍商品,传达商品信息,诉说产品特性,顾客就不会有强迫感了。
pop广告被广泛应用于自我服务的销售环境之中,可以提高商品说明的理解度,告知商品特性、使用方法,不再要售货员为顾客“指点迷津”,pop广告就可以部分替代售货员的作用,作消费者购物时的参考顾问,这也符合现代购物习惯。
同时,在人工费日益高涨的现代社会,不可能完全依靠售货员对商品逐一进行介绍和推荐,顾客大多自己阅读pop广告的内容,从而减轻售货员的工作量,提高工作效率,而且忠于自己的岗位不会擅自离职。所以POP广告被誉为“无声的售货员”或“最忠诚的售货员”。
pop广告可承担起无声售货员的作用:(1)告知商品信息;(2)说明商品的使用方法;(3)强调商品的特色;(4)介绍新产品;(5)教育消费者;(6)告知促销活动。
(七)改变顾客购买习惯,在终点线瓦解竞争对手
当顾客进入商店指名购买A品牌商品的时侯,但受到B品牌别具创意的终端pop广告的吸引,这种吸引力可能会导致该顾客放弃购买A品牌商品,而去购买B品牌,从而改变顾客的购买习惯。
pop广告是顾客决定购买之前最后接触的媒体,强大的终端广告宣传可以在终端拦截住消费者,把竞争对手的忠实顾客争夺过来,改变顾客的购买习惯,从而在终点线瓦解竞争对手。
(八)使大众媒体广告与卖场商品相联系的中介
商品在大众媒体发布的广告,使消费者对商品的品牌形象产生一定程度的认知。当顾客走进卖场时,大众媒体向他传递的商品具体信息有时模糊,有时甚至全然忘却,但会朦胧地映现出某些商品的品牌形象。此时,有效的POP广告在顾客“品牌模糊“认知的基础上,通过商品信息的再次展现或单纯的品牌提示,诱发顾客的品牌回忆,并使之与真实的商品形象联结,促成最终购买。
即使大众媒体广告天天与顾客见面,但如果在销售现场没有本企业终端POP广告的提醒,那么顾客在售点也很难回忆起大众媒体广告的内容,这样的话,大众媒体广告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就会大打折扣,所以在销售现场需要用POP广告把大众媒体广告与卖场商品联系起来。
另外,任何企业都会在销售现场受到其它厂家POP广告的干扰、冲击,所以更需要通过POP广告来加强这种联系。如果有pop广告放置在销售现场,那么就可以唤醒顾客对大众媒体广告的潜在记忆,激活商品利益诉求点来打动顾客,从而刺激购买。
所以说,pop广告是大众媒体广告与卖场商品相联系的中介,是大众媒体广告的延续和终结,pop广告与媒体广告互相促进、互为呼应,就可以起到宣传效应相乘的效果。
(九)提升商品陈列生动化形象,增进店内竞争优势
如果pop广告与商品陈列互相配合,两者融为一体,那么在销售现场就起到协同相乘的效果。
整洁、丰满的商品陈列,再加上抢眼、醒目的pop广告,就可以更加突显商品的魅力,使商品更加引人注目,从而提升商品陈列的生动化形象,增进店内竞争优势。而良好的商品陈列生动化形象,有助于在销售环境中树立和提升企业形象,进而保持与消费者的良好关系。